雷電具有極大的破壞性,其電壓高達數百萬伏,瞬間電流可高達數十萬安培。雷擊所造成的破壞性使設備或元器件損壞、壽命降低;傳輸或儲存的信號、數據(模擬或數字)受到干擾或丟失,甚至使電子設備產生誤動作而暫時癱瘓或整個系統停頓。
1) 監控系統全面防雷不是安防工程應該考慮的問題。有些防雷的文章,讓安防工程全面考慮,防靜電和防雷電電磁感應問題,弄得安防弱電工程商無所適從,只好把防雷任務交給“防雷專業廠家”設計。安防工程屬于弱電工程,屬于建筑物建設項目完工后的工程。建筑物的區域防雷和避雷,建筑物電力系統的防雷和避雷,都是建筑物統一設計施工的,都有安全標準和完工驗收標準。入住的人員,常用設備,都應該在它們的有效保護之下安全運行,包括在它們有效保護范圍之內的安防系統的安全運行。所以建筑物避雷接閃問題和電力電源取電中的雷電感應浪涌問題,都應視為已達到并符合安全標準要求。這就是常用家電都不用加裝防避雷設施的原因和慣例;
2) 安防工程設計時,應該考察甲方建筑物和供電系統的防雷避雷系統的驗收報告,了解有效防護范圍,明確這些防雷責任在甲方;
3) 靜電感應——帶電云層對地面的靜電感應會在局部地面形成與云層帶電相反的電荷積累,從而引起地電位的劇烈變化,這一現象是靠避雷針有效放電的“中和反應”來消除并確保安全的。多數情況下避雷針有效放電的“中和反應”是隨著帶點云層的靠近,實時、逐步進行的;這就避免異性電荷的大量積累,避免閃電現象的發生,是在不知不覺中“避雷”。上面引述的“防雷專家”意見,要求把攝像機殼“等電位”接大地,說“攝像機外殼與金屬立桿連接后,不存在電位差,攝像機更安全”;這就是說,有帶電云層對地面靜電感應時,也要把攝像機作為“大電流放電”通道。這等于說雷雨天氣,把自己腳腕上綁一根導線接大地,讓帶電云層通過人體,以低電阻、大電流對地放電。這不是防雷,是引雷,讓大電流融化攝像機。安防工程是一個涉及區域廣大的電氣連接系統,這A點發生了靜電感應,攝像機與接地立桿是“等電位”了,但是遠處沒有發生靜電感應區域B的接大地的攝像機或主機,二者之間卻制造了“不等電位的環路連接”。這就是上面說的“沒有區域大系統電磁兼容觀念和意識”造成的錯誤;
4) 雷電電磁感應指的是雷電電磁波對導線的電磁感應。暴露在外部空間的導線——電力線、監控傳輸線,金屬立柱,金屬支架等等,都可以“接收到” 雷電電磁波的感應電流或電動勢。雷電電磁波脈沖是毫微秒級的“高壓短脈沖”,它的頻譜,可以擴展到幾十到幾百兆赫以上。這么高的頻譜,接地線也都失去了常規的“接地”意義。一根幾米幾十米長的接地線,此時也變成了“接收天線”,對高頻來說,它們增大了“天線有效接收面積”,可以使系統接收的電磁脈沖能量更大,更高。對于這種雷電電磁感應,傳統的避雷針系統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這才是弱電系統、安防工程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5) 對于室外、超出已有防避雷系統有效保護范圍的一些監控點應該考慮設獨立“避雷針”,使這些點位的攝像機等安防器材在“避雷針”有效保護之下安全運行。實在要把攝像機系統支架安裝在避雷針立柱或塔架上時,必須做好攝像機機殼,視頻線BNC頭,電源線,控制線等與避雷針接地立柱的絕緣,要高強度的絕緣.這應該是上面引用的“第一類觀點”所說:“為防止電磁感應,沿電線桿引上的攝像機電源線和信號線應穿在金屬管內以達到屏蔽作用,屏蔽金屬管的兩端均應接地”的正確理解——屏蔽線纜、與大地絕緣。而“第二類觀點”錯誤的把它們接在一起——接大地;
6) 安防系統的防雷是為了保護安防系統的安全運行,這應該是第一原則。前面引述的所謂前端“等電位連接”接大地的意見,其實踐結果是引雷,是制造地環路,制造安防系統的安全隱患(后面有進一步分析)。
7) 防雷廠家的產品,包括某些“X合一防雷器”廠家,都沒有公開明確自己產品的接地關系,有的就是把視頻防雷器的接大地點與視頻信號地(攝像機殼、BNC外殼、電纜屏蔽層)短路。如果不考慮地環路問題,這種防雷器連接方式還不如就拉根接地導線更簡單,更方便,更便宜!
下一篇:視頻監控軟件產品市場環境